木結構建筑的環境特性
更新于:2020-04-02 13:50. 閱讀次數:. 來源:格頓木,格頓芬蘭木,格頓芬蘭木廠家—格頓木官網.
木結構建筑所創造的室內環境與其他建筑材料有很大區別。木結構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--木材,由于其優異性能,即本身所具有的生態性,和其它建筑材料相比,是保護和創造良好環境的首先良材。
根據測算,每1t樹木在成長過程中可以釋放出1.071t氧氣,吸收1.47t二氧化碳。與之相比,每生產1m³鋼就會有5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每生產1m³混泥土會產生0.1t的二氧化碳。而且鋼和水泥在生產過程中還需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,如石材,礦產資源等。
木結構房屋耗用的能源,也遠遠小于混泥土和鋼材,可以節約大量的能源。木材導熱系數較小,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。在已有的對于木材,混泥土,鋼材等導熱性能的研究中,發現不同材料若要到達相同的保溫效果,木材需要的厚度是普通混泥土的1/10,是鋼材的1/40;在同樣厚度的條件下,木材的隔熱值比標準的混泥土高16倍,比鋼材高400倍,比鋁材高1600倍。
通過混泥土建筑與木結構建筑的對比表明,木結構建筑的年平均濕度比混泥土建筑低8%-10%,變化范圍保持在60%-80%,最接近于最佳居住環境相對濕度的指標(60%左右),這意味著木結構建筑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,而且也可以顯著提高居住環境質量。木結構建筑由于材料或構件的特性,應加強以下兩方面的檢測和評估:一是木結構建筑所用膠粘劑,防腐劑對室內環境造成的影響;二是濕、熱、光、噪音等外界環境對木結構建筑的室內環境所造成的影響。
下一篇:芬蘭木,木結構建筑節能現場檢驗